메뉴 건너뛰기
.. 내서재 .. 알림
소속 기관/학교 인증
인증하면 논문, 학술자료 등을  무료로 열람할 수 있어요.
한국대학교, 누리자동차, 시립도서관 등 나의 기관을 확인해보세요
(국내 대학 90% 이상 구독 중)
로그인 회원가입 고객센터 ENG
주제분류

추천
검색
질문

논문 기본 정보

자료유형
학술저널
저자정보
徐毅 (중국 남통대학) 李姝雯 (중국 남통대학교)
저널정보
계명대학교 한국학연구원 한국학논집 한국학논집 제67집
발행연도
2017.6
수록면
233 - 260 (31page)

이용수

표지
📌
연구주제
📖
연구배경
🔬
연구방법
🏆
연구결과
AI에게 요청하기
추천
검색
질문

초록· 키워드

오류제보하기
清代中朝文士書籍互贈現象是兩國文士來往尺牘中時常出現的信息, 是彼此間學術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這些書籍互贈材料的揭示, 能爲探索兩國現存的異國古代圖書的來源提供有益的綫索。
除了因爲書籍能起到睹物思人的作用外, 清代中朝文士間書籍互贈的原因還包括: 1) 受到友人的求贈, 故而將其所需之書贈與。2) 爲了將家學、師承及其自己的學術與創作介紹給異域友人, 以傳達文人的惺惺相惜之情。3) 出於學術交流的目的, 包括爲了表明自己的學術立場, 勉勵其異域友人從事於儒學正道:介紹本國的學術精華, 希望其能在異域得到傳播: 所贈之書有助於對方的治學:贈書便於友人展開文集編纂、學術研究: 藉贈書以便展開學術研討等。4) 藉贈書傳達出希望建交或長久交往的强烈願望。5) 某類書籍較爲罕見, 不易得到, 故而相贈。6) 通過所贈之書, 希望對方能够瞭解自己國家、故鄉的形勝、文化等。
據筆者所收集到的約2429封中朝文人間的書信, 其反映出的雙方贈書行爲接近300次。書籍的數量約500餘種。這些贈書以部頭不大的文集、經書注疏、史書等爲主。就書籍的流向來看, 以中國的典籍流入朝鮮爲主, 朝鮮流入中國的書籍相對較少。據書籍名考察, 贈書種類涉及經、史、子、集四大類目。此外, 中朝文士間的贈書還體現出如下特點: 1) 中朝文人間的贈書, 隨著時間的推移, 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點。十八世紀中期以前的贈書行爲并不多見: 十八世紀中後期至十九世紀初年間的贈書行爲明顯增多: 十九世紀初年至十九世紀中期的贈書達到了高潮, 涵蓋文學、學術、五經注疏、金石學等諸多類型: 十九世紀中後期以後, 贈書行爲與前時期相比明顯減少, 主要爲史部的地理類和子部中有关科技的数理化、軍事等方面的著作。2) 就贈書者而言, 朝鮮的贈書者以朝鮮燕行使團中的成員爲主, 清朝的贈書者涉及的對象較廣。3) 就贈書本身而言, 中朝文人間的贈書以己著、先人或朋友專著爲主, 還多有名人作品。由於贈書者自身學術流派和傾向的不同, 其所贈之書也往往學術特色鮮明, 其中更是不乏㊀些學派的代表性著作。此外, 寄贈的書籍中還不乏㊀些珍貴的版本。
中朝文人間的書籍互贈無疑對兩國學術、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。1) 由於書籍的互贈, 異域他國的學術、文學得以在他國得到㊀定的程度的流傳。2) 書籍的流傳對他国文人瞭解書籍作者的心志、節操等, 起到了重要作用, 也使得受贈者的眼界、視野得到了擴充。3) 書籍的流傳, 有利於書籍的重新編選, 亦有利於兩國文人在文學創作、學術研究中的相互借鑒。4) 書籍的寄贈, 必然也會使得兩國間的文人建立起新的交流關係。

목차

Ⅰ. 引論
Ⅱ. 清代中朝文士書籍互贈的原因
Ⅲ. 清代中朝文士贈書的特徵
Ⅳ. 清代中朝文士贈書的意義
參考文獻
abstracts

참고문헌 (39)

참고문헌 신청

함께 읽어보면 좋을 논문

논문 유사도에 따라 DBpia 가 추천하는 논문입니다. 함께 보면 좋을 연관 논문을 확인해보세요!

이 논문의 저자 정보

이 논문과 함께 이용한 논문

최근 본 자료

전체보기

댓글(0)

0

UCI(KEPA) : I410-ECN-0101-2018-911-001002854